国画四正人指的是:梅、兰、竹、菊。梅,傲雪狷介者也;兰,孤芳幽沁者也;竹,操节高尚者也;菊,隐逸傲霜者也。
国人赞四正人--梅兰竹菊由来已久。四正人不媚不俗、幽芳清远、风骨逸致、荡污涤垢、亮节不阿;使人襟阔、风逸、格高、趣雅,深博国人千秋敬爱、普天一致。
菊花入画稍晚,比起梅、兰、竹来说,体现菊花的著作相对要少得多。在历代文人画家的笔下,菊花出现出了或鲜艳,或高雅,或冷峻野逸,或笔力雄健,或气势磅礴,或狷介正气的面貌。
菊花以高风亮节,质量高尚而深受人们欣赏。爱国诗人屈原以“朝饮木兰之堕露兮,夕餐狄菊之落英” 的名句,讴歌菊花尊贵质量。不慕荣利的晋代诗人陶渊明赞许菊花;“芳菊开林耀,青松冠岩列;怀以贞秀枝,卓为霜下杰”。依据画史来看,五代徐熙、黄筌都画过菊。菊花标志着一种正人的情怀,隐逸的情结,人淡如菊,菊花的幽雅和耐寒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独爱的质量,千百年来屡次入画。
唐宋有黄荃、赵昌、徐熙、滕昌佑、邱庆余、黄居宝诸名家,明陈淳洒逸、恽南田创造性地发挥了“没骨”写生,徐文长拿手大写意画菊,使其冷峻、疏朗、野逸之气到达极致。清石涛、八大山人更擅用翰墨,不施脂粉,以墨勾勒,或点染有狷介神韵之气。
近代画家赵之谦、任伯年、吴昌硕创作了许多笔力雄健、气势磅礴的佳作,使菊花傲霜凌秋之气,出类拔萃,凌众之先。 现代画家齐白石、陈半丁、潘天寿、郭味蕖等也创作了许多菊花体裁的著作,成为后学者的范本。
如果说有一莳花最具潇洒的外形,昌盛的姿势能够不惧清凉,纵情敞开风华的 那非“菊花”莫属,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花朵代言 一说到冬季,许多人想到是雪中怒放的红梅,一说到春天 眼前则浮现是浪漫多情的桃花。当然,一说到秋天,人们则天然的想到了菊花。《礼记·月令篇》里有一句“季秋之月,鞠有黄华”也有陶渊明的列句 “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”。菊,有的是登高赏菊因兴而作,有的是以菊花寄予自己孤高的气质,有的则以菊花表达自己恬淡的情怀。
每到秋风降临,满地落叶,百花凋零的时分,菊花却是顶风而立 竞相敞开,它们不畏寒霜,没有被寒霜打败,白居易都感叹“耐寒唯有东篱菊,金粟初开晚更清”。